设计卢浮宫金字塔曾饱受嘲讽 贝聿铭建筑展览回顾大师生平

【波士顿双语网2024年8月7日讯】建筑行业知名的网站“世界建筑”(world-architects.com)近日发表英文文章,介绍目前在香港西九龙文化区M+博物馆举行的“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本次展览分为六大主题,近距离探索贝聿铭(Ieoh Ming Pei)的生活和工作。贝聿铭先生2019年在纽约病逝,享年102岁。


1917年4月26日,贝聿铭出生于中国广州,为苏州望族之后。1927年,贝聿铭回到上海就读青年会中学,高中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1930年代,贝聿铭来到波士顿,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攻读建筑学学位。在哈佛大学取得建筑学硕士学位之后,贝聿铭在波士顿开创了他的建筑设计工作室,大波士顿地区有多个贝聿铭设计的地标性建筑,比如甘迺迪总统图书馆,汉考克大厦等。哈佛大学建筑学院曾经在2017年贝老百岁大寿之际举办过贝聿铭相关的主题展览。

贝聿铭是1983年普立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其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所到之处都引人注意,他与企业大老板、艺术家和国家元首交情匪浅。贝聿铭不仅是建筑大师,也是生活大师,他是个很讲求现实的人,做事认真、谦虚、沉着稳重。

本次展览分6个不同展区,它们主题不但充分展示贝聿铭独特的建筑手法,更将其作品与社会、文化及其人生轨迹交相对照,显示建筑和生活之密不可分。第一展区首先展示贝聿铭成长和修读建筑学的经历,为他日后能够挥洒自如地融会不同文化、结合传统与现代,奠定坚实的基础。

设计罗浮宫金字塔遭遇生平最大的挑战

贝聿铭说:“建筑不仅是人类蔽避风雨的住所,更是人类供应居所的一种方式。随着文明的进展,人们居住的方式及观念跟着有所改变,进而反映在建筑上,或者说建筑是文明的一面忠实的镜子。他曾说:“生平遇到最大的挑战,但也是最大的骄傲,就是法国罗浮宫金字塔的创作。”

第四展区主题为“权力、政治与赏识青睐”,此区揭示建筑大师贝聿铭如何凭借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和解决问题的高明手腕,以及对客户需求的敏锐体察,在许多重要的委约项目中成为客户信赖的合作伙伴。在他职业生涯中的这些重要项目,既获得客户支持,亦曾引起争议。

比如巴黎 罗浮宫的玻璃金字塔连美国《纽约时报》也严厉批评贝聿铭的设计是“笑话”。贝聿铭忆起那段日子时称,在工程前期的一年是最辛苦的,有接近90%的法国民众反对玻璃金字塔,令他走在巴黎街上总是感到不自在,仿佛是过街老鼠,遭人怒目而视。不过,贝聿铭以他敏锐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高明手腕最终让他的方案得到公众的接受。

上图:密特朗总统、贝聿铭1987年在罗浮宫金字塔施工现场查看一块玻璃。

1985年4月28日,法国总统密特朗在法国电视台上对反对者们展开了说教,贝聿铭也做了一个一比一的金字塔模型,这一模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让贝聿铭的设计被接受了。金字塔后于1989年3月30日落成揭幕,如今罗浮宫金字塔已成为巴黎市的地标以及象征,频频出现在世界各国巴黎奥运的电视转播中。

据悉,展览“贝聿铭:人生如建筑”获得贝聿铭遗产管理委员会和贝考弗及合伙人事务所(该公司继承自贝聿铭创立的建筑公司)的支持,由M+设计及建筑策展人王蕾、荷兰鹿特丹The New Institute馆长兼艺术总监陈伯康共同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