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江青传记作者谭若思去世 曾陪同尼克松访华

【波士顿双语网2024年8月18日讯】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8月16日在网站发文悼念在该中心任职长达50年的研究员谭若思(Ross Terrill)先生。该中心在谭若思的纪念文章中说:“他的著作对于外界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悉,著名中国问题学者、《毛泽东传》作者谭若思(Ross Terrill)于8月2日在波士顿家中去世,享年85岁。谭若思曾任哈佛大学政治学与国际事务教授,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大西洋月刊》编委,美国政治学协会会员。他曾为《大西洋月刊》撰写一篇旅行报道;文章成为了不少外国读者了解北京的管道,其中包括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他在准备1972年对中国的历史性访问时就参考了这篇文章。

谭若思一生出版数十部著作,其中大部分有关中国。 1980年他撰写的《毛泽东传》出版,随即被翻译成德文、意大利文、保加利亚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和希伯来文等,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的经典之作。而他为江青所写的《白骨精-毛泽东夫人传》则于1984年出版。

谭若思于1938年8月22日出生于澳洲日,在于墨尔本以东边约200 英里的布鲁森 (Bruthen) 村庄长大。他的父亲是一名校长,母亲是一名小学老师。
1962年,谭若思毕业于澳洲墨尔本大学,获得历史政治科学一级荣誉学位。两年后,他开始了前往中国的旅行。“那些年,共产中国是禁区。 对于来自澳洲农村的人来说,中国是你所能想像到的最不同的地方,”他回忆道。

专注中国研究长达50多年

谭若思于1970 年获得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并与哈佛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和墨尔本莫纳什大学等机构建立了长期的研究和教学联系。他在《我与中国》一书中写道:“我不愿视中国为异端,我渴望在中国的权力和主义斗争与西方类似的争斗经验之间找到连结。我一边研究英国历史学家R.L.托尼关于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一边对中国进行研究。我博士论文研究的是东尼,受他的影响,我发现并确认了权力集中(共产主义缺陷)和财富集中(资本主义缺陷)这两大罪。”

上图:1970年代访问北京,谭若思同郭沫若会谈。

谭若思参与了1971至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森访华的“破冰之旅”,并透过其著作,为美国民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之窗。随着尼克森首次访华这段历史事件,他根据亲身经历写就《八亿人:红色中国》,生动展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重新融入世界的那一时刻,在美国也脱销。

和许多西方学者一样,谭若思对中国的文革的看法和国内知识菁英有很大的不同。他不像国内的学者,只把文革看成是权力斗争和毛的个人行为,而是认为文革是一场失去秩序的道德运动和政治斗争。但他认为毛泽东的文革是失败的,因为“毛泽东统一和巩固了中国,但他不能改变人性。他不能消灭荣誉感、尊严感、人们对物质主义的偏好以及中国人的家庭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