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荣幸能够在10月11日晚同杰出的华人赵锡成、赵小兰父女在哈佛大学附近的酒店作专访。这篇报道最早在10月13日的美国《侨报》A3版刊登,14日被中新社转发】
中新网2012年10月14日电 (侨报特约记者李强波士顿报道) 10月12日下午,位于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商学院克雷斯基(Kresge)大厅里,近百位政要嘉宾云集,哈佛大学在此隆重举行接受赵锡成博士曁家族基金会4000万元捐赠仪式。
现任美国福茂集团董事长的赵锡成驰骋美国航运界数十载,成就斐然。曾获颁第62届“奥尔杰(Horatio Alger)杰出美国人”奖,被誉为华裔航运巨子。
(左起)诺利亚院长、赵安吉、赵小美、赵小兰、赵锡成、赵小甫、赵小亭和哈佛校长福斯特在捐款仪式前合影。 (Susan Young 摄)
据悉,此次赵锡成向哈佛大学捐献的4000万元,将分两部分使用,其中3500万元将用于在哈佛商学院兴建一座以赵锡成已故妻子命名的新型高级管理培训设施——“赵朱木兰中心”,其余500万元将用于设置“朱木兰及赵锡成家族奖学基金”,专门资助获奖华裔学生。
鹣鲽情深 重教助学传佳话
10月11日晩8点,刚刚抵达波士顿的赵锡成博士和大女儿、前美国劳工部部长赵小兰在哈佛广场附近的查尔斯酒店接受了美国《侨报》的独家专访,畅谈此次捐赠的初衷,表达了父女对妻子和母亲朱木兰的款款深情。
访谈在赵锡成博士下榻的套房客厅中开始。说话还带着一些上海口音的赵锡成博士感激爱妻朱木兰给他的无条件的爱、信任和坚定信心。他吿诉记者,他之所以选择捐款给哈佛商学院是纪念爱妻朱木兰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以及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因为赵家和哈佛大学40多年的历史渊源。
他介绍说,哈佛大学并不随便接受任何人捐款,只有値得尊敬的人的捐款才会被接受。
教育治家 成就独特哈佛缘
赵锡成博士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是华裔移民中的佼佼者。最令其自豪的是培养了6位优秀的女儿,而且6个女儿都获得了美国名校颁发的学士和硏究生学位。
赵氏家族是哈佛商学院建院百余年历史上,唯一有4位女儿均就读商学院的杰出家庭。赵家4位毕业于哈佛商学院的女儿当天都出席了捐款仪式,她们在就读哈佛商学院之前的学历分别是:赵小兰(Elaine L. Chao)曼荷莲女子学院;赵小琴(Jeanette Chao):史密斯学院,威廉玛丽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赵小美(May Chao):卫斯理学院;赵小甫(Christine Chao): 科尔盖特大学,哥伦比亚法学院;赵小亭(Grace Chao):卫斯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博士生;赵安吉(Angela Chao):哈佛大学。
访谈中,赵锡成提到他的6个女儿都曾经在他的公司工作过,从最底层做起。 70年代中期,赵小兰大学毕业后在福茂集团工作时,就显露了卓越的领导才能。 “她负责建造了3条新船,从买保险,联系造船商到联系新船的客源,赵小兰都完成得非常出色,为公司带来了上百万美元的收益,”赵锡成说。
对赵锡成来说,赵小兰对航运业没有兴趣,哈佛商学院毕业之后到花旗银行工作是一件憾事。不过,小女儿赵安吉哈佛商学院后回到福茂集团工作,现在已经成为公认的赵锡成的接班人。
穿着一身便装的赵小兰没有化妆,但仍然风采照人。她显得非常和蔼可亲,给记者递来一碟茶点。赵小兰表示,这次是哈佛大学375年的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国女性名字命名一个硏究中心。1979年毕业于哈佛商学院的赵小兰是赵家长女,对朱木兰的敎育方式深有体会。
“我母亲极能启发人性、鼓舞人心;她积极乐观,并深信无论性别,敎育在造就世界领导人方面至关重要。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母亲总是向我们强调,我们担负着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责任,而且要对人仁慈慷慨。”正是这位“平凡与伟大”的母亲培养了6位杰出的女儿。
当记者问到中国文化对她的影响时,赵小兰表示,中国人非常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西方,人际关系的基础往往是“你为我做些什么,我也会为你做些什么”,是非常短视的。而中国文化是建立在对人和人关系的理解上,是一种长期的观点。 “有很多中国来的交换学生不理解为什么美国人的友谊很肤浅。美国人推崇个人主义,首先会想到自己。中国人总是被敎育首先想到别人。非常感谢父母给我们的传统中国文化敎育。他们经历了很多,只有家庭和敎育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主题,”赵小兰看着父亲说。
回忆早年来美时光 痛苦成为财富
他们还共同回忆起刚来美国时的情景。赵小兰说:“40年前我们刚来的时候,亚裔人口还不到1%。没有人重视中国,也看轻中国人。随着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都希望多了解中国。”
赵锡成回忆说,他是1958年甲级船长特种考试中取得全台湾第一名,并创下最好成绩的记录后,得以留学美国的。由于签证的关系,他只能只身来美。当时他们育有两个女儿,而朱木兰已有7个月的身孕,但还是坚定地支持赵锡成出国深造。一家人直到3年后才在美国得以团聚。在这3年中,赵锡城每天有3份工作,但每天晩上都会给在台湾的妻子写信,朱木兰收到后也会立即回信。
“现在看起来,我们所受过的痛苦,都非常値得怀念,”赵锡成说。他表示,朱木兰的定力和远见是他们60年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基石。
“我认为我父母的成功,不在于他们赚了多少钱,而在于他们是好人,愿意为社会做贡献,同时也为华人移民开拓了新的天地。这次给哈佛大学的大笔捐款,就是要展示中国人只要有条件、有能力,也是非常慷慨大方的。同时也希望让其他人受到鼓舞,为社会作出贡献。”赵小兰的一席话将访谈带入尾声。
我是从中国来 希望为中国做点事
据了解,赵锡成先生不仅在美国积极参与慈善和资助敎育活动,在中国大陆也为中国航运与造船事业发展,尤其是为中国航海敎育出钱出力。他与夫人朱木兰女士一起在中国创立“木兰奖学金”,主要奖励航海、轮机专业品学兼优的学生,至今共有2000余名大学生获得该奖学金。 2007年,在朱木兰去世之前,他们捐款100万美元给上海海事大学新校区建造一个配备了最先进设备的航运仿眞训练中心。中心建好时,朱木兰已经去世了,于是命名为“木兰航运仿真纪念中心”。赵锡成还捐款给母校上海交大,2008年建成“木兰船建大楼”。 他说:“我是从中国来的,希望为中国做点事。”
赵小兰曾经自豪地说过:“如果要我发表成功感言,我只会说是因为我背后一直有个坚强的男人,他就是我的父亲赵锡成。”
而赵锡成当年在领取第62届“奥尔杰杰出美国人奖”时则说出了一番语重心长却又颇富哲理性的话:“我经常鼓励年轻人要永不放弃,在美国有自由广阔的发展天地,不需要关系、不需要背景、也不需要很大的经济基础、只要你有梦想,有目标,有自信,遇到困难不气馁,抓住上帝给你的每一个机会,尽最大的努力勤奋工作,你就会梦想成真。”记者就将这句话送给所有的华裔朋友们共勉。
纪念朱木兰 哈佛命名研究中心
赵锡成在捐赠仪式前的声明中称:“在木兰回归主恩怀抱前,我们共同度过了60个美好和难忘的春秋。在我们携手共度的人生岁月中,木兰给予我无条件的爱、信任和坚定信心;我永远感激木兰坚定不移地支持我们的梦想及所付出的努力,并在生命中任何阶段所给予我的鼓励。
因为木兰毕尽其生致力追求并推动优质敎育及强化中美文化交流,充分符合及展现了哈佛大学崇尙学习的敎育精神。因此,本人谨借此捐献纪念爱妻曁知音朱木兰女士并聊表对她无尽的思念及敬意”。
哈佛商学院院长诺利亚(Nitin Nohria)敎授在捐赠仪式上致词说:“赵氏家族是对美国梦的最好诠释和体现。这份厚礼别具深意之处,是它背后赵氏家族的故事。他们移民到美国后重建生活,并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充分展现了赵博士及夫人的果敢与坚毅。”
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Drew Faust)敎授说:“赵氏家族坚定地致力于为更多的学子进入哈佛大学创造机会,并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工商界领袖建立一个温馨的进修环境。今年是哈佛商学院第一位女性学生毕业50周年,而这份捐款用以建造以赵氏家族杰出女性命名的硏究中心,非常有意义。”
(前排左起)市长曼宁诺、校长福斯特、赵锡成、赵小兰和院长诺利亚(Susan Young 摄)
波士顿市长曼宁诺的发言颇具幽默感,他指出,哈佛大学在波士顿所占的地盘已经超过了在剑桥市的地盘,哈佛商学院建造新楼都需要经过他的审批。他指出,波士顿是一座移民城市,而华人是波士顿第二大少数族裔。“赵家的成功也是移民在美国成功的典范。谢谢,谢谢,谢谢。”与会者也随着市长的连声道谢鼓起掌来。
曾于2001年至2009连续两届担任美国劳工部长,并为美国史上第一位被任命为总统内阁成员的美籍亚裔女性赵小兰,当天代表父亲赵锡成致词时表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母亲总是向我们强调,我们担负着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责任,而且要对人仁慈慷慨。”
据悉,该中心将成为每年一万多名进入哈佛商学院学生及企业界主管进修的门户,同时作为活动中心,成为增进进修学员与敎师、硕士班及博士班学生间相互联系和交流互动的场所。
新大楼将由著名的Goody Clancy建筑师事务所负责设计,该中心将取代克雷斯基(Kresge)大厅目前所在的位置。哈佛商学院规划于2014年为该中心破土奠基。
朱木兰:生命的航行中平凡与伟大的华人女性
当朱木兰1961年坐船带着大女儿赵小兰和她的两个妹妹前往美国同丈夫赵锡成团聚的时候,她充满了对分离三年后重逢的期盼。她也许没有想到,她8岁大的女儿赵小兰有一天会成为美国的首位华人女性政府内阁官员,而她的名字有一天会和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研究中心联系到一起。
在11晚同赵锡成、赵小兰父女的专访中,赵锡成用笔给记者写下“定力:能克服一切困难,远见:有大目标”来概括朱木兰的人格,这也正是赵氏家族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乘风破浪的压仓石。
赵锡成1927年出生于上海农村,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贫下中农”。出生于安徽一个富裕的家庭,朱木兰小赵锡成3岁,她的母亲也受过良好的教育。对于成长于1930年代的赵锡成和朱木兰来说,他们经历了太多的战火纷飞和颠沛流离。因战事,朱木兰从老家安徽先后来到南京和上海嘉定。在嘉定一中的同学的未婚夫是赵锡成的好朋友,他们在一次聚会中相识。虽然两人的家庭背景迥异,但是当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从而开始交往。
1949年,朱木兰先去了台湾。在上海交大学航运的赵锡成在5月份登上了一条轮船,准备完成毕业后的最后一次实习,父亲从家里来给他送行,也是他们见的最后一面。轮船出海后三天,上海被解放,轮船最后开往了台湾。到台湾后,赵锡成四处打听朱木兰的下落,终于在两年后重逢,有情人终成眷属。
1958年,赵锡成得到赴美国留学的机会。已经育有两个女儿,怀孕7个月的朱木兰坚定地支持丈夫到大洋彼岸追寻他的航海梦。“我的太太是个非常注重教育的人,有这么好的留学机会,她不愿意看到我放弃,”赵锡成说。
在12日的捐款仪式上,哈佛商学院院长诺利亚(Nitin Nohria)教授说:“朱木兰在等到自己的女儿们都学业有成时,才开始追求她自己的梦想,在50多岁的年纪获得了亚洲语言和文学硕士学位。我们为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研究中心所代表的精神感到无比自豪。”
在1961年来美国的轮船上,一位普通母亲带着三个女儿期盼着同丈夫久别重逢。她们也许经历过风浪,但是有朱木兰这位平凡与伟大母亲的导航,女儿们对一个陌生的国家充满了希望和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