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梁文薔記先父二三事》有感

趙鐘英,波士頓雙語網專欄作家 昨天我弟弟電郵了一篇文章,是我南開的老同學梁文薔寫的文章《梁文薔記先父二三事》。這馬上就讓我想起了當年的許多故事,這應該是差不多七十年以前的事情了。 趙鐘英1961年寄給梁文薔的照片。

梁文薔記先父二三事

【編者註:梁文薔是梁實秋的幼女,1933出生於青島,成長於北平,现居西雅圖,抗戰末年曾就讀重慶南開中學,畢業於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1958赴美求學,在伊利諾伊大學獲得食品營養學碩士學位,華盛頓大學高等教育博士學位。在海滨社区学院教授营养学26年,1999年退休,閑暇之餘從事藝事和寫作。本文係由梁口述及其兩本著作《長相思》與《春華秋實》中之片段組合而成,由梁文薔重慶南開中學同學趙鐘英老師轉發給波士頓雙語網編輯部。】 1903年父親出生於北京。祖父梁咸熙是前清秀才,同文館(註:清政府於1862年末在北京設立的用於培養外交和翻譯人員的學校,是中國第一所新式學校)英文班第一班學生。1912年,北京發生兵變,梁家被變兵洗劫,從此家道中落。祖父在警察局任職,不愁生活,以讀書為樂。梁家是一個傳統的中式大家庭,父親很小時,祖父便請來一位老先生,在家裡教幾個孩子,為父親打下了很好的古文功底。很多讀者都喜歡他的《雅舍小品》等作品,我想原因之一就在於他把文言和白話結合在一起,既清新雅緻,又有幽幽古意,用典多而不生澀,這都應歸功於早期教育賦予的他在中國古典文學上的修養。父親14歲那年,祖父的一位朋友勸告他投考清華。雖然同在北京城,但在那時是一個重大的決定,因為這個學校遠在郊外,而父親是一個老式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從來沒有獨自在外闖蕩過,要捆起鋪蓋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住,不是一件尋常之事;況且在這個學校經過8年之後便要漂洋過海背井離鄉到新大陸去求學,更是難以想象的事。所以祖母知道祖父的決定後,便急得哭起來。父親很順利地考上清華。 上圖:父親梁實秋同母親程季淑婚前合影。

美女留学生微博分享健身、打球心得

【编者注:本文根据微博用户徐徐徐猫咪的一篇微博和她在微博评论中回答粉丝提问的内容整理而成。徐同学以美丽健康的形象被网友称为华科校花、女神、最美跳杀女等等,目前在新浪微博上有超过5400多位粉丝。】 打了一年多的球之后,身上长出一些奇怪的肌肉。教练测出体脂只有13,建议适当增加一些脂肪,我无奈解释说已经比办公室男同事吃的还多了,而且睡前巧克力芝士蛋糕之类从不忌口。求增脂秘诀啊。。。(ps一句,运动前后拉伸很关键,防止运动损伤和肌肉结块)。 徐同学在微博上分享的了这张照片,下面是她在这张照片的评论中和网友分享关于健身和打球的心得。

我和钱钟书的爱情故事

杨绛,著名作家、翻译家 【编者注:杨绛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是一位历经风雨的百岁老人。1928年,杨绛是苏州振华女中的本年度毕业生,也是苏州十全街旧校址上老振华女校毕业的最后一届学生。1932年在苏州东吴大学毕业,之后入读北京清华研究院做外国语研究生,并认识钱钟书。杨绛著有《风》、《窗帘》、《干校六记》、《洗澡》、《我们仨》、《杂忆与杂写》、《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等;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译著有《堂吉诃德》、《斐多》、《小癞子》等。】 我第一次和钟书见面是在1932年3月,他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见面后老钱开始给我写信,约我到工字厅相会。见面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而我则紧张的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于是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以至于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了。 杨绛、钱钟书在英国合影。

瀟灑各處游之馬年春節

趙鐘英,波士頓雙語網專欄作家 今天(2014年1月30日)去看了醫生,是我每年的體檢,體重少了三磅,但是膽固醇太高,又要去吃那個倒霉的藥了。我一年沒有吃那個藥,聽說那個藥的副作用太多,寧可不吃。我的氣喘比以前厲害,現在害怕我會像老爸一樣以後要用氧氣。只有乖乖地聽醫生的話,每天要很認真地用那個氣喘的藥。六個星期還要去抽血,看看效果怎麼樣,7月24號還要再去看醫生。

话说中国大陆、台湾和泰国的年夜饭

【来自新华网】每一位中国人都有关于年夜饭的记忆,这些记忆往往是就着大年三十晚上那一桌丰盛的菜肴蔓延开的,而这些菜肴,在各个家族的血脉里,也都有着固定的名目,许多辈人的口味与习惯,在时间的漏斗里流下来,散发出的香气儿,早已超越了菜肴本身的馥郁。那是一种光亮,照见父母眼角的慈爱,照见儿时简单的欢喜,照见全家围坐的喧闹……那是中国人血液里最浓的乡愁。 本期,我们邀请几位嘉宾与我们分享他们关于年夜饭的记忆与体味。他们中,有来自海峡对岸的美食作家,有专注于美食节目的导演,有热衷于美食研究的媒体人,也有对美食习俗颇有见地的文化学者。希望他们的文字与情意,能为您奉上一席精彩的文化年夜饭。——编者

中日韩文化人的一番对话

静思,波士顿双语网专栏作家 时隔一年半,一个韩国人,一个日本人,和一个中国人(我)又坐到一起,吃饭聊天,聊生意,聊事业,聊人生。我们的机缘开始于一起做中日韩的文化产品推广。 (左起)韩国、中国、日本的时装模特在北京天坛合影(资料图片)。

大爱无疆,同学们一个都不能少!

李勇,波士顿双语网专栏作家 2013年,我们从武汉市第十二中学高中毕业25年了。在这年年底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们一帮毕业25年的老同学感到我们还是一群在一个教室上课的小伙伴,彼此之间的关爱之心、同学之情并没有因时间流逝、空间隔离而被淡化。几经周折,我们找到了同班同学、敬爱的邓鸿宾老师的女儿邓燕。 上图:付校长(中)2013年12月19日和四位同学在武汉十二中门口集合去寻找邓燕。

悼念我的南开中学同学许燕吉

赵钟英,波士顿双语网专栏作家 昨天接到北京南开同学的电邮,里面有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看了我非常伤心。我的好朋友,许地山的女儿燕吉,得了肺癌,又转到骨癌,于1月13日在南京去世了,终年81岁。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好像晴天霹雳,弄得我一晚上都睡不着觉。 上图:80岁的许燕吉。

四位车祸遇难中国公民家属的感谢信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界朋友: 首先,我代表逝者马聪的父亲、我的三姐夫马玉启先生,代表逝者孙海鲛的母亲、我的姐姐田玉静女士,代表我们远在中国的所有亲友,由衷地感谢你们在百忙当中赶到这里,追思我们的亲人,分担我们的悲伤! 直到现在,我还是难以相信四位亲人就这样永远地离我而去了!他们四人怀着对未来生活无限美好的憧憬开始了幸福之旅,却被这场车祸打断了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