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教授李诗颖的清华情

史际平,清华大学1978级精仪于2009年11月

1936级校友李诗颖教授(1940土木)是一位对母校清华怀有深厚感情的老学长。李老1942年留美,1945年获MIT(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后在MIT由助教干起直至正教授,并于1985年入选美国工程院院士。能有幸与李老相识,还是经过好友杨嘉实(1977级力学,现于美国大学任教)的介绍。嘉实兄的父亲杨式德教授(1940土木)与李诗颖教授为同班同学,在我与嘉实兄合作编辑《家在清华》(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一书时他曾经借给我一部李老的英文自传《An Autobiography — China to MIT to Setra Systems》(非正式出版,2007),读后我对李老本人及其家人传奇般的经历印象非常深刻。
2013_Tsinghua_LSY1
上图:李诗颖教授和夫人,2007年10月于安徽黄山



从书中我了解到,李老并没有在MIT沿着学术之路继续走下去,他选择了提前从MIT退休,与其兄李耀滋(1937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后更名为南京大学,美国工程院院士)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一个任总裁、一个任执行长。经过多年奋斗,公司由赔钱到赚钱最后有了数百人的规模,并被高价收购。李老的大家族里也是人才辈出,他的一个姐夫是钱学渠(钱学森的堂弟),说来上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美国科学院院士)应该管他们兄弟叫舅舅才对。李老热心公益事业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今年9月底陪同清华深圳研究院冯冠平院长一行在波士顿举办的招商/招聘会上,我曾向邻座的当地清华校友会同学询问李诗颖教授近况。那位同学立即十分郑重地向我介绍起来,多年前李老曾是大波士顿地区清华校友会长,虽然早已退出会长职位但有时还会莅临参加校友会的活动。李老还热情支持母校助困励学,曾于2008年慷慨向清华大学捐赠10万美元设立“清华校友李诗颖励学基金”,当年就有10位家境困难的本科学生得到李老的资助。去年听嘉实兄的介绍得知李老存有的一张西南联大的老照片,上次拜访时我曾经带设备将那张照片扫描下来,由于原照片很小效果不理想。

10月17日我又一次来到李老在波士顿郊区的住所,经李老同意来取照片准备在回国时用专业设备将照片扫描并为清华大学存档。李老今年高寿91岁,为不打扰他的日常作息时间,在事先的电话联络中曾对他讲我停留时间应不超过15分钟。李老的思路清晰,且十分健谈。见面后他给我沏上茶缓缓地告诉我,不急的,坐下多聊聊。当然我非常愿意听他来回忆清华的故人和往事。上次曾听过他介绍过这张照片,1938年西南联大的师生分不同路线齐集云南昆明年后,这是在一次重大活动后慑于云南大学校园。
2013_Tsinghua_LSY2
上图:西南联大部分师生于云南大学会泽院前合影


后来我曾向云南大学校史研究专家刘兴育老师请教过这张照片拍摄的时间和地点,他的回复如下:“这是在我们学校会泽院前面照的一张照片。会泽院现在还在,它建于1923年,是仿法式建筑,是我们学校的教师张邦翰设计的,张邦翰是留法、比、瑞的学生,主攻建筑设计。会泽院在国立云南大学时期,是学校的主楼,有教室、图书室和校长办公室。1935年蒋介石坐镇云南围堵红军时,和宋美龄就住在此楼的二楼。现在,会泽院是我们云南大学的行政办公楼。几十年来,只是换了门窗和地板,其他基本是原样保存,是我们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照片上的人物经校友和家属的帮助,比较确定的老师有:潘光旦、熊庆来、马约翰、陈岱孙、叶企孙、吴有训、施嘉炀、陶葆楷等;学生有:李诗颖、杨式德、史国衡等。但是,对照片的拍摄的时间还不能完全确定。在我们的谈话的过程中,李老提起了顾毓琇并讲到他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同时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和戏曲家。顾毓琇曾任清华工学院院长,李老是顾教授的学生,说着李老进屋取出厚厚的一本《顾毓琇教授科学论文集》。

这是1971年为庆贺顾老七十生辰的寿礼,由陈省身、任之恭、吴健雄、袁家骝、林家翘、李耀滋、李诗颖等90余位顾毓琇的同事、学生赞助、编纂而成。李老一再讲,顾毓琇非常了不起,他曾在中国和美国多所大学任教,而且除了在本行非线性系统分析及控制领域的开拓性研究,还在我国文学如诗、词、歌、曲方面多有建树。他的文学类著作有《顾一樵全集》、《唐宋歌谱廿五调》、《宋词歌谱四十五调》等等。说着李老对我郑重地讲,希望我将此书带回国内捐赠给清华图书馆。
2013_Tsinghua_LSY3
每次出差我尽量轻装也不托运行李。这次不到两周的行程先到新加坡、台北等地,后经厦门进入大陆然后才到北京。看着这本3-4公斤的书我试着问李老,要不要我先了解一下看看清华图书馆有没有此书、或者是愿不愿意接受捐赠?李老的回答非常肯定,希望我此行就将书带上并在扉页上签上了名字。面对老人对母校的一片深情我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了。看到拜访时间远超了事先的约定,我起身告辞。李老将我送到门口,还叮嘱我下次再来。上车后我留意了一下的时间,拜访竟有近一个小时。在国内我常看到这样的报道,如有幸见到高寿的老人讨教长寿的“秘诀”,像是一个固定的节目。我与李老数次见面却从没有涉及过这一话题。但是,每次在院中可以见到他们兄弟当年合建的一个标准网球场,每次进门后可以听到屋内轻轻流淌的古典音乐,每次坐下来可以闻到李夫人在温室内培育各类花卉所飘出清香,还有每次可以感受到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似乎已经揭示了主人健康长寿的秘密。

10月底到北京后,姐姐陪我专程来到清华图书馆。当天薛馆长有事,赵熊馆长亲自接受了捐赠并托我给李老带回一本捐赠证书。据查清华图书馆的馆藏之中确无此书(可能因为没有正式出版)。那张云南大学会泽院前的合影也用专业设备扫描,照片的数字文件为清华图书馆收藏。隔日我将该照片的数字文件交给北京大学校史馆/档案馆的周爽馆长复制收藏(照片中应有不少人在1952年院系调整后到了北大),并收下一本制作精美的北大校史系列台历为纪念。
2013_Tsinghua_LSY4
11月3日在回家的路上——太平洋上万米高空——我在想如何将捐赠证书和母校的感激之情带给老人;我还在想要去再次拜访老人,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中,品着青青的绿茶,静静听着老人讲清华的往事……

2009年11月24日,于美国 康州

后记:为慎重也为尊重当事人,曾将初稿分别传给李诗颖、杨嘉实二位学长和云南大学刘兴育老师审阅,并收到他们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同时蒙李诗颖教授厚爱还收到他与夫人在黄山的合影;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如有读者对云南大学会泽院前老照片中的人物识别及合影时间有任何新的发现请与本文作者联络。通讯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