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周末特约记者李强波士顿图文报道】7月12日,记者在莱克星顿何毓琦(Yu-Chi “Larry” Ho)先生的家中,拜访了这位世界知名的数学家、控制理论家。何毓琦的夫人胡小非(Sophia Ho)是当地社区的活跃人士,夫妇俩于1966年从剑桥市搬到莱克星顿镇这栋以3.5万元买下的房子之后,就没有再搬过家。
何毓琦、胡小非在家中客厅合影。
记者第一次见到何毓琦夫妇是在今年3月6日,“超级星期二”的晚上,庆祝王卫东当选镇住房管理委员会委员的派对上。何毓琦笑着对记者说:“胡小非是一位 kingmaker,莱克星顿镇的候选人如果得到她的支持,往往都会旗开得胜。”而对于一个世界级的学者来说,50多年的幸福婚姻生活正是成为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的何毓琦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基础。
1934年出生于上海的何毓琦,1950年到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电机专业,之后就一直在大波士顿地区学习和工作。“我来美国之后,除了有3年的时间在公司工作之外,一直在大学里学习和工作,”何毓琦回顾说。
何毓琦告诉记者,由于有每年只有105名的华人移民的限额,刚来美国时,华人非常少。而来自欧洲的移民则没有限制。这项不平等的政策直到1965年,由泰德·肯尼迪参议员提案才得以改正。
1961年,年仅27岁的何毓琦获得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年薪为6500元。何毓琦在1965年提前成为终身教授,2001从哈佛大学退休,任教长达40年。
“清华听说我从哈佛大学退休的消息后,建议由我牵头成立一个讲席组。于是我联合一共6位海外教授创办了智能与网络化系统研究中心,去年还到清华参加了中心十周年庆典,”何毓琦告诉记者说。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何毓琦讲席组包括何毓琦、陆宝森、曹希仁、龚维博、严厚民、管晓宏等世界知名教授。他们在多学科交叉的学术制高点上开展研究工作,为清华大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何毓琦在最优控制和滤波、微分对策、信息结构和组队论、激励控制理论等方面都做过杰出的贡献。而他最引以自豪的是培养了53名博士,其中50名是哈佛大学的,3名是清华大学的。
“我和博士生是一对一的苏格拉底式教育方法。我的一生主要是训练其他做学问的人。我的学生曾经问我:‘我应该怎样谢你?’,我告诉他要把我的教育方法传下去, 更好地对待年轻一代。”何毓琦还指出许多中国学生从小考试,善于回答问题,但不善于问问题,而许多科学上的突破往往是从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开始的。
坐在阳台的椅子上,当记者问到他们的恋爱经历时,何毓琦和胡小非相对一笑。何毓琦告诉记者说他们是1958年暑假在曼哈顿打工时认识的,胡小非当时在康州读书,是来自台湾的留学生。一年后,1959年10月10日两人在曼哈顿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纱是胡小非自己做的。父母当时都在台湾,因为没有钱,也没有设宴款待朋友。
1959年的婚礼。(何毓琦 提供)
当记者问到两人谁的脾气更大时,胡小非表示她的脾气会大一些,关键是夫妻双方要互相忍让。随着岁月的推移,现在大家越来越心领神会,难得吵一次架。
何毓琦夫妇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考入哈佛大学,并获得学校提供的无息贷款。胡小非表示在莱克星顿镇生活了这么久,要为社区多服务一些。华人为莱克星顿镇的图书馆基金会和教育基金会多年来捐了很多钱,也做了很多义工。
“我们是幸运的,年轻时正好赶上美国大发展的时代,”何毓琦对记者说。而对于波士顿地区的华人移民来说,我们为拥有像何毓琦夫妇这样的杰出前辈而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