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强波士顿报导】波士顿华埠地处波士顿市中心,离金融区和新英格兰地区最大的铁路和长途大巴客运站波士顿南站只用步行几分钟。近年来,随着市中心地价上涨,华埠已经成为波士顿市区租金最高的社区之一。房价和租金的上涨让很多华人新移民在租约到期之后,付不起大幅上涨的新房租而不得不搬离华埠。
据纽英仑华人历史协会的资料介绍,华人移民在1870年开始在波士顿北郊亚当市做皮鞋,在1883年,露宿在平安里帐篷,建波士顿电话机楼,而从那个时候开始波士顿有了唐人街。此后,在洗衣裳馆及唐餐馆,先辈华人移民们日日夜夜挥汗如雨,在必珠街血汗衣厂被人呼呼喝喝,闲来只吃一口香烟,在公园边坐坐,在公所与乡亲、同村兄弟聊天。因为《排华法案》回中国无期,结婚找对象无 意,潦潦倒倒过了一生,这就是早期波士顿华侨的写照。
华埠历史上一直是新移民重要的立足之地,也是他们用双手开辟在新大陆生活的开始。波士顿华人前进会执行主任骆理德表示近年来在波士顿周边也建起了不少华裔聚居的卫星城,但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对于许多新移民来说,还是居住在华埠更有归属感。
越来越多的华人新移民选择在波士顿市区之外的摩顿市和昆西市居住,尽管房租相对便宜一些,但是很多人还是想住在华埠。由于历史的积淀,华埠拥有很多服务新移民的非营利性机构,比如中华公所、华美福利会、华人前进会、华埠社区中心,以及各个宗亲公所的会址都在华埠。他们为新移民提供许多英语和职业培训等重要的服务。另外,华埠商家林立,客流量大,找工作都很方便。
波士顿市府社区服务办公室主任史密斯(Jerome Smith)曾经在华埠居民会的月会上表示说波士顿作为一个城市在不断发展,由于人口的增长,房价和房租也增长了。现在真正需要做的是确保开发商不仅是建高档住宅,也要有中低价的房屋以及可负担性房屋,减轻华埠居民的住屋压力,市府在“想像2030”规划中计划为低收入的人群建5万多个房屋单元。“我们不想失去华埠的文化特色,我们希望与华埠居民合作,确保他们今后能继续住在华埠,保持华埠社区当今的文化特色,”史密斯先生说。
“大同村”目前华埠最大的可负担性住宅楼,建成于1970年代,目前是中华公所的物业,有数百个可负担住屋单元。新任中华公所主席陈家骅年初上任之后多次表示将争取利用中华公所在华埠拥有的土地修建新的可负担性住宅楼,目前正在筹划之中。他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增加更多的可负担性住屋资源,让华人移民能够继续在波士顿华埠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