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波士顿双语出版社即将出版南京作家程中柳的中国现代都市长篇小说《归依》,下面是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沈敏特为《归依》写的序言。】 作者:沈敏特 无巧不成书,这是叙事艺术的铁律。从古至今,每部叙事艺术的作品,是高还是下,是深还是浅,是魅力无穷还是兴味索然,都是对这条铁律的回答。
Tag: 专栏
走火入魔的人權
周末執屋,找到一本16年前的舊雜誌,隨手翻看,正思量丟好還是留好,竟神推鬼使地翻到了這一頁,那是哲學家李天命先生的一篇講稿,是他為香港大學通識講座作的演講,題為《第二盲潮:濫人權主義》。 上圖:“第二盲潮:濫人權主義”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李天命先生的著作《從思考到思考之上》(資料圖片)。
父亲送给我的那些球衣
作者:李瑞森(Chase Richter),波士顿学院中文高级班 我慢慢地翻看着我童年的衣柜。我看到旧玩具、书本、鞋子,和衣服。我只想找件很舒服的T恤衫。忽然,我看到了很多足球球衣,这让我一下子记起了从前,那几乎忘记了的童年的一部分。我小的时候父亲常常出差,东奔西走。出差时间不太长,一般两到三个星期。我爸爸每到一个国家参观,就买那个国家的足球球衣。看着这些球衣,我认识到它们代表了父亲对我永远的爱和支持。 上图:和父亲在一个橄榄球球场合影。
「遲來的光榮」是華人的光榮
作者:波士頓老華僑 今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勝利70週年紀念。欣逢李強、楊欣欣合著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參戰老兵黃君裕寫實的新書「遲來的光榮」應時出版,更令人進一步瞭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戰役,也有許多華裔軍人,英勇作戰史蹟。 上圖:黃君裕(右一)2015年6月5日出席在波士頓僑教中心舉行的抗戰勝利70週年慶祝活動(資料圖片)。
《江南味道》序
作者:钱谷融 沈敏特是认识二十多年的老朋友了,平日少有联系。最近,忽然光临寒舍,给了我意外的惊喜。略叙别后情况后,他就直入本题。原来他正在策划一套地域文化丛书,其中有一本取名《江南味道》,因为我是江南人,他就想央我为该书作序。我这个人是既无能,又懒惰,一向很少动笔,尤其1957年后,更是有点怕写文章。何况现在年纪大了,杂事又多,当然一口回绝。当不得敏特兄软磨硬拉,终于只得答应勉为其难了。
波士顿女海归:为什么我50岁开始创业
我是如此强烈的需要爱和被欣赏,就像我一刻也不能停止呼吸。 —尚·多明尼克·鲍比,《潜水钟与蝴蝶》 作者:常军,会鸽创始人 我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放弃了计算机工程领域的一份稳定而有保障的工作,一个我做了十几年,并且已擅长的领域,去创业。创业应该是20出头、生活在硅谷的年轻人才敢想的事情,而不应该是一个已步入知天命之年的女人的职业轨迹。 上图:常军2013年在艾克顿家中(资料图片)。
由民间到專業的藝術大師——齊白石藝術道路琐记
黄鏡明,波士頓雙語網專欄作家 世界民間故事,有時是“難以想象”、“無奇不有”。比如说:“天才”、“愚蠢”這玩藝,信不信由你;但歸根结底,还是要靠“後天”的“勤奮”二字。尤其是学习“文学藝術”這門功课,小時候的天資、父母遗畄下聪明的基因,固然重要。但“後天”不努力,將一事無成。這里,我只举以往接触的人事经历則可確証。例如:香港中文大学、國学大師饒宗頤教授。出自廣東潮州首富、文化世家。由于家教、庭训、涵養弥足,“後天”勤奋过人。二十岁出头就被聘為中山大学的研究员。从(西元)1952至1968年在香港大学中文系任教。他精通琴、書、画,不仅精通中、英、今古文,四書五经、诗词歌赋、金石善本,样样精通;也精通甲骨文,象形文、梵文、希伯萊文、波斯文等,被称為中國“国学”领域最後一位“集大成”者。饒宗頤的一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奇迹。 提起齊白石老人,他“後天”之“勤奋”,更為驚人。他的幼年,是在中國湖南湘潭鄉下一個贫窮农民家庭渡过的。從放牛娃到木匠,再從民间画師到文人画家,最後成為中國画壇上專业的藝術大師。齊白石老人的一生,是刻苦向学的一生,是毅力拼搏的一生,是博古通今的一生,是勤奋創藝的一生。 《艺术大师齐白石》(中国画)局部,赵华胜1998年作品
重走永福路想起恩师李天济
作者:程中柳 【编者注:今年是中国著名电影编剧、演员李天济先生逝世20周年。本文作者程中柳是李天济的学生,为南京文化界知名人士,著有小说、影视剧本。程中柳先生的长篇小说《归依》将于今年6月份由波士顿双语传媒和出版公司出版,请读者们关注。】 上海永福路,一条洁净而又宁静的马路,永福路五十二号,原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文学部,这里有漂亮的大草坪,有花草树木,有一栋欧式的别墅,还有后来盖起的五层写作楼和相应的配套设施。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电影编剧和导演,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地方,没有人不仰望这个地方——永福路五十二号对于中国的电影编剧,尤其是有志于电影剧本创作的年轻人,拥有巨大的诱惑力。永福路五十二号虽然是电影剧本的诞生地,但对于电影导演同样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为,中国许多优秀的电影剧本就出自这里。 上图:李天济和女儿1989年在香港参观访问(资料图片)。
聚福軒參加老朋友九十七歲壽宴
趙鍾英,波士頓雙語網專欄作家 昨天(5月3日)我和二兒子夏平去參加老朋友李詩頴教授的九十七歲壽宴,真是一個非常溫馨,難忘可親的場面。大概有五十多位客人,幾乎全大半部是親戚,許多是夏威夷和加州遠道飛來的。 我被安置坐在紅光滿面,特別健康的壽星詩穎的左邊,十分榮幸。我的左手邊就是九十八歲的何惠堂老朋友及九十一歲的阮郇標醫生,都是五十年以前一同創辦牛頓中文學校及家庭夏令營的老朋友。我們主桌上還有卞學銓Charles Pien 的女兒May和她的先生。我們的女主人Lena 貽荘及他們的姪女兒Winnie,以彬和她的先生。 上圖:2015年春天,李詩頴、殷贻庄夫婦在林肯家中的後院留影(李強 攝)。
潇洒各处游之波士顿芭蕾舞团
赵锺英,波士顿双语网专栏作家 这个冬天冷的要命,足不出户,等不及要有高级的节目使我们的心情温暖一下。我们在19号晚上去看了这个节目,尤其高兴的是今年波士顿芭蕾舞团多了一个新的舞蹈表演者,是从重庆来的,而且跟我同姓。有机会我一定要去采访他,因为抗战的时候八年我住在重庆。同乡又同姓,是不是很巧呢? 波士顿芭蕾舞团表演 George Balanchine’s Episodes© The George Balanchine Trust(Photo: Rosalie O’Conn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