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引发的深思

(来源:广州日报)

【在功利主义思想挥之不去的当下中国,刻意渲染这样的成就,其误导作用显而易见,这也正是许多人反感 “排行榜”的原因所在。椿桦(媒体评论员)】

中国校友会网近日发布了《2012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看了这个榜单,我估计不少人会进一步地强化名校情结。排在前十名的,都是响当当的名字,而北大、清华、人大,则毫无悬念地位列前三。榜单显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清华大学造就了84名亿万富豪,校友财富合计近3000亿元。在杰出校友中,1952年以后毕业于北大的政、商、学界杰出人才最多,有456人;其次是清华,有292人。

这个排行榜,在网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和批评,表明人们非常拿它当回事儿。本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机构,调查并发布这么一个榜单,也没什么好计较的,但既然它已经在舆论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广大群众又挺较真的,那么它所产生的误导性,就被扩大化了。我相信,人们在批判大学教育功利化的同时,内心又特别向往这些造就了更多权贵的大学。这看上去很矛盾,但其实是一种深陷其中的无奈。

说起来,这个排行榜有很多地方经不住推敲。譬如,调查的时间段很模糊,一会说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会又说是“1952年以后”;又如,所谓“杰出校友”只局限于政、商、学界……其实,该校友会网站此前还发布过其他一些排行榜,如“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与这次“杰出校友排行榜”一样,这些榜单所传递的信息很明显:读名校可获得更多的发财与当官机会,而政、商、学之外的成功人士则不能算“杰出”。

诸如此类的大学造富排行榜,其实是功利主义教育思维下的产物,是一味迎合市场的需要。许多人都会讲梅贻琦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但你要让他们调查发布一个“大师排行榜”,他们未必有兴趣,也未必能弄出拿得出手的榜单。即使现在这些榜单,也未必没有掺杂水分。譬如,有不少权贵并非大学造就的,而是有钱或有权之后,才去学校“镀金”的;此外,时下行销不衰的MBA、EMBA培训班,由于其高昂的学费,被不少人质疑为权贵量身打造的教育项目。

大学不是职业学校,更不是“权贵培训班”。大学要有基本的人文精神,有起码的完善人生、升华人性的功能。但时下的功利主义思想,正将大学渲染成实现个人欲望的工具。北师大教授董藩喊出了“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别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的口号,声称贫穷意味着高学历者的耻辱和失败。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抛出“穷人的孩子不适合读北大清华”之论,宣称名校资源有限,所以很贵。前人大校长纪宝成则痛心于“极端功利主义使得校园不再宁静,而是陷入喧嚣和浮躁”,直言这样的教育很难培养出大师。

应该说,大学能培养出富豪与政治人才,也属于一项成就,无可厚非。但在功利主义思想挥之不去的当下中国,刻意渲染这样的成就,其误导作用显而易见,这也正是许多人反感 “排行榜”的原因所在。可以肯定,时下许多小学生将当官与当老板视为人生的理想,正是功利主义教育观念影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