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建國中學校友聚會波士頓

趙鐘英,波士頓雙語網專欄作家

人生有多少六十多年?我們建國中學1950年一起畢業的同班同學聚會。當年同窗陳止美和夫婿沈健生正好來到東部度假,(下圖中穿花衫和綠色衫的一對)趕緊叫了住在布克萊的朱浦生和太太(下圖中穿深藍色和橘紅的),大家去老四川吃飯。
2014-Jianguo_Boston

因為都是八十出頭,眾多家兒女們不要我們開車,只有讓他們接送或者坐公車,最高的男生是我們家老二李夏平,穿白衣的女士是我們好朋友任涓涓。年紀大了一定要有很多年輕的朋友,不然思想太老派,不夠時尚,全是陳舊的習慣是不受歡迎的。而且一定要學新的東西,電腦,Email,iPad,iPhone以及我的用聲音輸入中文和英文,照相,為報紙寫文章,參加社區活動,為人民服務,,這樣日子才會充實,生活才有意義,不然老年時光過得太乏味了。你喜歡每天吐苦水,要人可憐你嗎?人生不能留白,,,個人好自為之,願天主保佑,阿們。

今天是扶輪社請老人家的一個中飯,我以為有余興節目,結果只是吃三明治,洋山芋和水果, 他們也很周到,到每一桌來問候,希望大家玩得開心。有個帶狗的人,無比的胖大,衣服臭臭,沒有人要跟他坐在一起,有點可憐。如果我是他的好朋友,一定會告訴他,回家洗個澡,換衣服,不必打扮得很時髦,可是一定要整潔。難道他不喜歡跟人在一起嗎?孤獨是很難受的。

因為家玲後天就要回台灣了,明天中午趙小恰要請我們去揚子江吃中飯,有點依依不捨,他說八月中再來一個月,張小虹也說九月會來.有朋自遠方來都是很高興的事,何況是小怡介紹的呢?金秋是䊺英倫最美好的季節,金風送爽,又是我的生日,光輝的十月也是波士頓很多慶典的日子,巴蕾季節也 要開始……有期待,是最美好的事情。


我所知道的建中
(來自醉言夢語博客)

建國中學,創始於1898年(明治31年,距今114年),初為「國語學校第四附屬學校增設尋常中等科」僅有日籍學生10名,為臺灣中等學校之先聲。1922年(大正11年)改稱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一中等學校」,1945年臺灣光復後,定名為「臺灣省立建國中學」,1967年臺北市改隸院轄市,奉令更名為「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建中,社會上公認的名校,黃創夏對名校的認知是「台灣之名校之所以為名校」,是「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所謂名校「享用了絕大多數的教育資源」,「納稅人血汗錢的全力供養」,「導致了名師集中」,造成了學子一進入「名校」就可以得天獨厚。

不知道黃創夏和其他對建國中學冷嘲熱諷的人對建中知道多少,讓他們產生類似黃創夏的看法。建國中學校方和校友也保持君子風度,不願提出相關說明。筆者願意以建國中學一位去年畢業生家長的身分,寫出我所知道的建中。

網友紫金王朝筆中的建中

首先引述網友紫金王朝回應筆者「12年國教不是國教」文章中提到有關建中的文字:
「所有念過建中的人都知道,建中的老師教學水準並不太高。國文老師,說的中文沒人聽得懂,信能格那兇狠及愛當人樣;化學課老師當然照例在教師休息室看股票;生物老師的老花眼只能看到前三排的同學;英文老師只講她年輕時功課有多好有多好;體育課誰看過老師的?
建中老師有個我很喜歡的特點,就是給學生足夠的自由,愛念書的不愛念書的,自己的未來自己打拚,若論台灣家長最愛的”教學”和”監督”,建中老師絕對不及格。

所以建中好,是因為老師給自由,加上學生好。若說建中是因為用了過多國家資源所以好,那是超級唬爛了!」

建中「自學班」

筆者畢業於南部鄉城的私立高中,高中三年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音樂、美術和體育課就是唱歌、畫畫和打球,月考前老師就自動讓我們自習;軍訓課就是練練轉來轉去和唱軍歌,外加一次到軍中靶場打靶,印象中沒有其他事。這些課都沒有考試,以平常的表現換成績。

當孩子考上建國中學,他三年來的高中生活與我所經歷過的幾乎完全不同。紫金王朝兄說:「建中老師有個我很喜歡的特點,就是給學生足夠的自由,愛念書的不愛念書的,自己的未來自己打拚。」和「若論台灣家長最愛的”教學”和”監督”,建中老師絕對不及格。」。我對建中感覺則是,學生讀的好像是「自學班」。
記得在家長會中,有家長建議導師,希望老師能嚴格要求學生把心思放在功課上。這位老師很為難地說,他的個性不喜歡嚴厲地和學生相處,即使他要嚴格,他也不知道該怎麼嚴格,不過如果學生有需要協助,他會儘量想辦法幫忙。

感覺上大部分建中老師教學還算認真(認真並不必然等於具有優良的教學能力),可是在學習上都是學生自動自發,想讀書的就讀書,不愛讀書的就隨興選讀,不會有學生因為個別成績的好壞受到任何嘲弄、指責或處罰。這種完全尊重學生,學生的學習出自自我的自由意願和動力,老師很少嚴格要求。

連教室常規和生活作息,幾乎所有的老師也都是相當尊重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讓他們自主管理,完全不介入。這讓我想起孩子就讀國中時,因班上整潔比賽成績墊後,被導師處罰,在中午休息時間全班被罰站在學校中庭。建中老師則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去處理班上的事務,不協助、不鼓勵、也不責怪。
我很疑惑以建中這種校風,在免試入學名額的學生出現後,不知是學校和老師要改變對學生的態度,還是那些學生要學會自我管理。如果進來的學生無法自我管理,學校和老師又不習慣壓力式管理,不知建中會變成什麼模樣,那些學生又會如何百家爭鳴?

建中「才藝班」

如果家長希望孩子能把絕大部分心力放在學科上,那勸你不要讓孩子讀建中。因為我覺得孩子讀建中,就好像在上「才藝班」。

筆者是私立高中畢業的學生,完全無法想像為什麼學校不嚴格要求學生把重點擺在讀書,反而要求學生做那麼多與學測指考無關的功課。

生活與科技課:要求學生攝製影片(設備完全自備)。幾個學生一組,有的當導演,有的當攝影,有的寫劇本,有的當劇務,大部分學生還要兼演員,大概持續了整個學期。寫劇本要時間,找演員要時間(如果劇本需要女生,還沒有交女朋友的學生只好四處打電話找國中女同學、國小女同學,拜託來演出其中一角),找拍攝地點要時間,背劇本要時間,準備道具器財要時間,湊大家的時間要時間。拍完後要剪接、配樂、打字幕、片頭片尾,這些都要時間心力。

我完全無法想像拍電影和學測、指考有什麼關係,用那麼多心思和時間在拍片,哪有時間好好讀教科書。可是,在建中不是只有必須學習拍電影這項才藝。
公民課:要求演出法庭劇,角色有法官、檢察官、律師、嫌犯及其在法庭上的相關位置,還要上網蒐尋資料找劇本,修改劇本,一樣要背劇本,一樣要演練。我不知道大學法律系學生要幾年級才有這種功力,但建中的學生上了一堂法律課,就要有這種概念,演出一場法庭戲。
我完全無法想像法庭戲和學測、指考有什麼關係,用那樣的心思和時間在準備法庭戲,哪有時間好好讀教科書。可是,在建中不是只有必須學習法庭戲這項才藝。

護理課:筆者高中大學時,男生只上軍訓課,女生上護理課。沒想到兒子是男生,也要上護理課。護理課老師認真教學,要他們介紹不同疾病。兒子他們以演示的方式介紹雙重人格和精神疾病,又得蒐集罹患該疾病者的言行癥象。
我完全無法想像知道哪一種疾病是什麼樣子和學測、指考有什麼關係,把心思和時間花在蒐詢疾病資料,哪有時間好好讀教科書。可是,在建中不是只有必須學習疾病介紹這項才藝。
家政課:筆者從小到大就是君子遠庖廚,沒想到兒子竟然必須上家政課。老師教這些學生烹飪,做餅乾、煮菜,學校竟然還舉辦烹飪比賽。除了烹飪,學生還分組介紹異國美食,選擇一種飲食,介紹它的特色,訪問廚師,製作簡報。這沒有親自去品嚐該項異國美食,是不能比較貼近的介紹。

我完全無法想像烹飪、異國美食和學測、指考有什麼關係,把心思和時間花在烹飪,哪有時間好好讀教科書。可是,在建中不是只有必須學習烹飪這項才藝。
音樂課:筆者從國小到高中的音樂課,就是老師彈琴、學生唱歌。建中的音樂老師竟然要求學生必須選擇一種類型的音樂來介紹,包括介紹該類型音樂、選擇該類型音樂的原因和相關的故事。另外,學生還必須在課外時間去欣賞音樂表演,取得票根做為憑證。

我完全無法想像音樂和學測、指考有什麼關係,把心思和時間花在音樂,哪有時間好好讀教科書。可是,在建中不是只有必須學習音樂這項才藝。
軍訓課:不就是學學左、右、後轉,唱唱軍歌,建中軍訓還要學生選擇有關軍事的主題,製作簡報。最簡單的當然是重要的戰役,可是那也是要花時間去找資料,編輯製作。

我完全無法想像戰役簡報和學測、指考有什麼關係,把心思和時間花在戰役簡報,哪有時間好好讀教科書。可是,建中學生要學習的才藝真的很多。

國文老師以作文題目引導學生探討人生觀、感情觀,希望學生透過文章的寫作,探討人生哲學,思索高中生青澀的感情態度。這和國文有什麼關係,和學測、指考有什麼關係?

私立中學畢業的筆者從來不知道體育課有考試,可是建中的體育課非但要考試,除了術科還有筆試,筆試還包括體育時事。真的不知道體育課的考試和學測、指考有什麼關係?

建中的寒暑假作業,與其他學校差不多,會指定幾本課外書,要求學生研讀並撰寫讀書報告,會要求參觀幾項展覽,留下票根並撰寫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