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双语网讯】在五四运动百年之际,本地的中国研究学者纷纷发表文章缅怀五四期间的风云人物。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哈佛燕京学社副社长李若虹日前在《文汇学人》上发表文章,探讨胡适从1944年10月到1945年6月胡适为哈佛大学远东系开设「中国思想史」一课的历史背景。
上图:新文化运动发起人胡适曾经执教哈佛(档案图片)。
1891年胡适生于中国江苏,19岁时留学美国修读农科,但五年后转至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师从杜威,故深受其实用主义影响,也使得他回国后的倡议多倾向实务为主。 1917年《文学改良刍议》里的「我手写我口」,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也有实用主义的影子。其实这篇文章胡适最初时只是写给美国的《留学生季报》刊登的,岂料抄了一份给陈独秀的《新青年》后,影响了席卷全国的新文化运动。同年,他考完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口试后,回家就任北大教授,也参与了《新青年》的编辑团队,大力推动新文化运动。
说到胡适和波士顿的渊源,李若虹教授在文章中指出,早在1927年3月,胡适就曾落脚剑桥市,为哈佛讲十次讲演。 1928年,他也前来做过系列讲座。 1930年代初,当哈佛燕京学社董事会物色首任社长时,首选即胡适,但是他婉言谢绝,而且就是他,向哈佛燕京学社董事会建议,即便置身于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一定要保持其独立性。胡适的话一言九鼎,哈佛燕京学社迄今为止一直保持其位于哈佛而独立于哈佛的独特性。
李若虹在文章中提到,1936年哈佛大学举办建校300周年校庆时,胡适被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身为北大文学院长,他还代表中国学者在校庆仪式上讲话,替中国校友为母校捐赠了一座大理石石碑。这座石碑现在依旧矗立在哈佛园内怀德纳图书馆和博伊尔斯顿楼(Boylston Hall)之间,成为哈佛园的一个景点。
1940年代,哈佛大学的中国学、亚洲学研究刚刚起步,已经聘任的这一领域内的教授本来就不多,而由于1944—1945学年中国历史和东亚史领域的教授在休学术假,需要请学者来开和中国学有关的课程,于是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叶理绥经学社的董事会商议决定,由学社出资邀请胡适来开课。寓居纽约的胡适于是答应来哈佛客座任教。从1944年10月到1945年6月,胡适为哈佛大学远东系第一次开了「中国思想史」一课。
1946年,胡适准备离开纽约,回国担任北大校长之前,因为忙着预订返沪的远洋海轮票,收拾书箱交付海运,心脏病又犯了。虽然友人们劝他推迟行程,等到秋天再动身,但是他说自己「去意已决」,毅然回到了祖国。
哈佛中国校友捐赠的大理石石碑
这座狭长的大理石石碑是哈佛大学的中国校友于1936年在三百年校庆之际捐赠予母校的。其碑文纪念了哈佛学院于1636年建立的历史,并强调文化与学术在中美两国的重要意义。碑文全长370字,录于碑前所附的信息牌,并配有英文译文。著名的学者外交官胡适先生以楷书题写了碑文原文。他代表北京大学出席了哈佛三百年校庆仪式,并被授予哈佛荣誉博士学位。
此碑位于怀德纳(Widener)图书馆西侧,靠近Boylston Hall,也就是当您面对石碑时位于您右侧气派的花岗石建筑。此建筑曾是1928年成立的哈佛燕京学社以及1937年成立的远东语言和文明系旧址。燕京学社和远东系(今东亚语言和文明系)已于1957年迁至2 Divinity Avenue,但这座石碑至今仍然矗立于哈佛园中。全碑连同雕刻精致的赑屃碑座共重达约二十吨。它的存在见证了哈佛对国际化教育的追求,以及长期致力于研究更广阔世界的探索。
立碑纪事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碑座多为被称为“赑屃”的瑞兽造型。此碑原石是大清嘉庆皇帝在1810年松筠(1752-1835)上任两江总督之际敕赐,奉旨立于南京总督府后花园内。原碑文中嘉许了松筠清廉不阿的品行及其对清朝政府的效忠。虽然这段碑文仍被保留于地方历史文献,原始刻字却已不复存在,被如今眼前的新碑文所取代。
石碑从南京搬运到剑桥,其中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1930年代上海哈佛大学校友会主席和银行家施君先生最早动念捐赠石碑。在得知哈佛即将举行三百年庆典后,施君联系当时哈佛大学南京校友会的刘瑞恒主席共同商榷此事。刘瑞恒是哈佛最为杰出的中国校友之一。他不仅是哈佛本科生学院的第一位中国学生,也是哈佛医学院的首位中国学生。他领导北京协和医学院多年,并在此期间为孙中山和梁启超等风云人物做过手术。他也是中国现代公共医疗系统的创始人。
为了能够将原石碑作为礼物赠与母校,施刘二先生找到当时中华民国的总统蒋介石,向其征求意见。因为昔日的总督府正是当时的总统府,所以此事必先征得蒋总统的同意。共计一千余名中国校友为石碑的购置、雕刻和运输捐款,使得这座石碑能于1936年之秋运抵哈佛园,由施君及刘瑞恒在三百年校庆典礼上代表哈佛中国校友正式赠与母校。
光阴荏苒,石碑上的刻字已有多处淡去,碑体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酸雨侵蚀。为了保护石碑,学校决定在每年冬季到来之际将石碑以坚固的保护罩包裹。此外,本校Peabody博物馆的文物专家也于2012年对石碑整体进行了3D扫描,其成像可在官方网站上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