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哈佛的讲台上

俞敏洪,(来源: 北京新东方网)

当有学生问我,原来想到美国来读书没有钱,现在有了钱还愿不愿意到哈佛来读书时,我说我还是很愿意的,但是想一想,觉得读书太麻烦了,既然已经有钱了,我不如买一个哈佛文凭算了……

哈佛学生讨论问题时的热烈,是我在中国课堂几乎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教授每问一个问题,几乎每个学生都高高地举起自己的手……

在学生的互相辩论中,教授不断把学生的观点写下来,一个小时之后,黑板上已经被全部写满,可以看出商学院的学生在理论知识上非常丰富,但也能够感到他们在对现实情况的深入理解上缺乏经验的支撑……

下午三点钟是Harvard Asia Club组织的一场公开演讲。很多中国学生来到了演讲现场,不仅仅来自哈佛,还有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波士顿大学的,但几乎所有的中国学生都参加过新东方培训班……

好事多磨到哈佛

5月7日,我中断了在温哥华的度假,飞往波士顿。因为哈佛商学院MBA一年级900多位学生将于5月8日讨论关于新东方的教学案例,应商学院教 授Paul Gampers的邀请,我将出席案例的讨论课。Paul Gampers是新东方案例的作者,同时也是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授。




由于没有从温哥华直飞波士顿的飞机,我需要从芝加哥转机才能去波士顿。中午11点在温哥华登机后,飞行员突然通知我们飞机不能准时起飞,原因是 飞机厕所的自动清理系统坏了,所以要人工清理,需要一个小时。我两次航班之间转机时间就只有一个小时,如果飞机晚起飞一个小时,我就赶不上下一个航班,当 天就可能到不了波士顿,那么第二天的案例分析课就会泡汤,心里不免开始着急起来。飞机一个小时后起飞,服务员过来告诉我,航班衔接可能已经不行了。我只能 开玩笑地说,希望那架飞机也晚点起飞。服务员耸了耸肩膀,说:“I hope so.” 到达芝加哥时,晚上6点整,按计划那架飞机应该已经起飞,结果我到机场信息栏中一查,发现那架飞机真的晚点半小时,我心里狂喜,飞奔到登机门口,最后一个 冲上飞机,坐下后心中不断感激老天对我的眷顾。

终于在晚上10点多到达了波士顿。我走出机场,突然发现原来北京新东方学校的张杨老师正在出口处等我,他现在正在哈佛读教育学,我并没有告诉他什么时候航班到波士顿,他听说我要来,就打听到我的航班,特意到机场来接我,给了我一个惊喜。

虽然飞机上折腾了一下,毕竟按照原计划抵达了,可接下来我在哪过夜成了问题,由于波士顿旅馆房间紧张,而且房价昂贵,所以我们最后干脆联系了 Bed & Breakfast,也就是美国的家庭旅店。这家旅店的名称叫Massachusetts  House Inn,在麻省大道2218号。实际上哈佛大学的所在地并不在波士顿,而是在一个叫做Cambridge的小镇上,翻译过来叫剑桥镇,和英国剑桥大学的名 称一模一样。后来随着城市发展,波士顿和剑桥镇连为一体,就有了哈佛大学在波士顿的感觉。

我到达旅店已经11点了,见到了新东方的高级副总裁陈向东和助理副总裁Joseph Kauffman,他们也是来参加这一活动的,已经先期到达波士顿。向东2005年曾经在哈佛商学院学习两个月,而Joe就是哈佛商学院2006届的学 员,毕业后来到了新东方工作,所以他们对哈佛很熟悉。一路上由于紧赶飞机,我居然没有吃饭,也没有觉得饿,现在才觉得饿得厉害。安置好房间后,我们一起来 到了哈佛广场的一家叫香港的饭店,一边用餐一边讨论明天案例的议程。

12点半回到旅店休息。我上网处理了一些e-mail,又看了一会美国专门播放各种国会辩论的C-SPAN电视台。由于时差关系,以及心里对明天的案例分析有点不踏实,结果我几乎整夜失眠。

热闹的哈佛课堂

早上7点,阳光从窗户里钻进来,洒满一地。我努力克服睡眠不足带来的烦躁,冲完淋浴后到楼下去用早餐。向东和Joe已经在餐厅,我喝了两杯咖 啡,和Joe讨论要不要穿西装,Joe说可以随意,但既然他们两人都穿了西装,我最好也穿西装。于是我又回房间换上西装,一起出发到哈佛商学院。

商学院8点半开始上课,我们需要8点钟到达,和上课的教授们提前讨论,并回答他们的一些问题。

7点50分我们到达查尔斯河边上的商学院。商学院的建筑一色红砖白窗,明快庄重,据Joe说大部分都是校友捐款修建。各建筑间是大块的草坪和高 大的树木,在阳光下显出无边无际的绿色,已经有学生坐在草坪上晨读,恍若世外桃源的感觉。我们到达商学院的企业家研究中心办公室,见到了Paul教授和他 的同事,寒暄后回答了他们就案例提出的一些问题。




8点半我们准时走进教室。哈佛商学院MBA的学生总共学习两年,每一届900人左右,分成10个班,每个班90人左右。第一年每个班都有自己的 固定教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固定座位,每个座位上都有自己大大的姓名牌,使教授能够轻松地叫出学生的名字来回答问题,也便于刚开始时同学们互相认识。每 个班都有自己的名称,如2008 Section F班等,班与班之间形成强烈的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只要是自己班内的同学提问题,不管对错都拼命鼓掌支持。到二年级各个班级便开始打散,学生开始根据自己 的兴趣选择自己想听的课程。新东方的案例教学主要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分成两批讨论,第一批学生早上8点半到10点,第二批学生早上10点半到12点。我走进教室的第一个感觉是学生气氛异常活跃。

商学院的学生可以带自己的亲朋好友旁听课程,当老师问到今天有没有同学带人来听课时,有一个学生介绍了自己的父 母,结果全班同学站起来又鼓掌又拍桌子,以示欢迎。当老师介绍到我,说我就是大家阅读的新东方案例中的主角时,学生们又是站起来又鼓掌又拍桌子。

案例讨论分成3个步骤,首先是一个小时老师和学生互动,讨论案例并互相辩论自己的观点,紧接着是我进行20分钟左右的陈述,讲述新东方的历史和未来的战略,最后是10至20分钟和学生的问答。我们在一个教室里和学生面对面互动,其他教室的学生通过视频和我们互动。

学生讨论问题时的热烈,是我在中国课堂几乎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教授每问一个问题,几乎每个学生都高高地举起自己的手,其实我发现不少学生对于问 题的理解并不深刻,有时候甚至有误解,但学生们就是兴高采烈地发言,几乎根本就不在心里犯嘀咕,先衡量一下自己是否讲得正确或者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看法。 因此整个教室都充满了一种乐观、健康、向上的鼓励气氛。在新东方这个案例中,学生辩论的主题是新东方成功的原因以及新东方未来的发展战略,在学生的互相辩 论中,教授不断把学生的观点写下来,教室里有6块可以上下转动的大黑板,一个小时之后,黑板上已经被全部写满,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管理学的各个方面,从市场 营销到消费关系到企业家精神等,可以看出商学院的学生在理论知识上非常丰富,但也能够感到他们在对现实情况的深入理解上缺乏经验的支撑。在900个学生 中,有十几个人来自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大陆学生都曾经在新东方接受过培训,所以每次他们发言都会先说一下:“俞老师,我是您的学生。”每次全班同学都会 热烈鼓掌,使得新东方这个案例显得异常热闹。

站在哈佛的讲台上

我的发言以幽默调侃开始。商学院的学生都穿着休闲装来上课,每个班都有自己的T-Shirt,所以大部分学生都穿着印有本班标志的T- Shirt。我们穿着西装革履显得很扎眼。我说,非常抱歉我今天穿了西装,显得和大家不一样,但我实际上喜欢穿便装,只不过Joe告诉我,让我穿西装,来 表示对大家的尊敬,所以我就穿西装来了。我说,你们来到哈佛商学院上学并不一定就等于成功,要毕业后找到一个好老板得到一份好工资才算成功,比如Joe找 到了我这样的老板就算成功了。学生们就大笑。我又说一个人长得高大好看,英语讲得好并不一定管用,比如Joe长得这么好看英语那么好,我长得这么难看英语 那么差,但是我还是他的老板。学生们哄堂大笑。气氛一下子变得特别热烈。紧接着我陈述了新东方的发展历史和未来的发展战略,讲完后学生开始提问,有一个学 生问了一个很长的问题,我还没有回答他又问了另外一个问题,我就故意说对不起,我已经把你前面的那个问题忘了,结果全班同学又大笑。当有学生问我,原来想 到美国来读书没有钱,现在有了钱还愿不愿意到哈佛来读书时,我说我还是很愿意的,但是想一想,觉得读书太麻烦了,既然已经有钱了,我不如买一个哈佛文凭算 了,结果学生笑弯了腰。下课后,很多学生来和我说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愉快地和企业领导进行交流了,没想到中国的企业领导也这么幽默,让他们很开心。让我 吃惊的是,居然很多学生都会简单的中文。

下午3点钟是Harvard Asia Club为我组织的一场公开演讲。很多中国学生来到了演讲现场,不仅仅来自哈佛,还有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大学的。几乎所有的中国学生都参加过新东方 培训班。由于还有一些外国学生也来听演讲,所以我只能用英文演讲。主要给大家讲了新东方的上市过程以及自己的体会;Joe同时讲了他在中国工作的体会。我 们共同回答了学生的问题。演讲结束后,很多学生上来合影,互留地址。有几个学生希望能够请我们吃晚饭。由于我已经提前安排了要请在这里学习的新东方老师吃 晚饭,所以就告诉学生们,如果他们想一起晚餐,可以来参加我的晚餐聚会。最后决定了4个来参加晚餐的学生。

后记

晚上,我们选择了哈佛大学旁边的一家叫做Legal Sea Food的餐厅,是当地一个很有名的海鲜餐厅,生意很好。晚餐从预定的8个座位一下子增加到14个,大家喝酒聊天,回忆在新东方的时光,展望每个人的未 来。晚餐后大家意犹未尽,又到附近的一个酒吧聊天,一起唱了一些歌曲。到晚上12点多,大家恋恋不舍地散去。几乎所有的人都打算毕业后回到中国去工作,这 一点证明了中国对于国际化的人才具备了强大的吸引力。

回到旅店处理完e-mail已经3点,因为我是早上7点50的飞机飞西雅图,故只匆忙睡了3个小时。

早上6点起来,整理好行装出发。大街上汽车行人还很稀少,空气中充满了黎明留下来的新鲜味道。我打了一辆车,直奔机场。

在飞机上,我迷迷糊糊睡了几个小时,睁开眼,发现舷窗外面一座座雪山扑面而来,我知道我们是在落基山脉上空飞行。一会儿,一座白雪皑皑的火山形 状的雪山在远处的云层之上闪耀着光芒,比周围的山头高出许多,根据地理位置,我知道那大概是圣海伦火山。1980年圣海伦火山爆发,把周围几十英里的地方 摧毁得一片焦黑。面对阳关灿烂下如此安静的一座雪山,我很难想象它内心的狂暴。也许在平静的表面下,它正在为下一次震撼人心的爆发积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