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举办中共十八大研讨会 庆祝马若德荣退

【侨报周末特约记者李强波士顿图文报道】12月1日,为庆祝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马若德教授(Roderick MacFarquhar)荣退,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举办了一场中共十八大专题研讨会。

上图: 马若德同郑世平在研讨会的合影。




来自世界各地的30多位中国问题专家,其中有不少是马若德教授的学生,以及300多位关心中国的学生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与会者在研讨会中对结束不久的十八大期间,中共领导阶层换届的制度化和可预见性给予了肯定,并对新一届领导人在各个方面深化改革寄予厚望。

据悉,1930年出生的马若德是历史及政治学者、专精于文化大革命历史,其父亲为英国外交官。马若德195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远东研究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回到英国成为《每日电讯报》的记者,报道中国新闻。1974年,他曾代表工党入选英国下议院,但在1979年失去议席,1981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

参加研讨会的剑桥中国文化中心董事长纪虎民先生对记者说, 马若德著有《中国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三卷本)、《中国政治:毛泽东和邓小平时代》、《剑桥中国史》 等名著。 他是费正清的弟子,不仅做过哈佛大学政府系的两届系主任,也曾做过三届费正清研究中心的主任,是目前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领域的泰斗。,纪虎民说许多与会者是他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在讲演的29位教授中,有趣的是有5位教授的孩子在剑桥中文学校学习过。

这次研讨会是哈佛大学专门为庆祝马若德教授的退休而举办。参加会议的讲演者,大多对中国文化,历史和中国人民有深厚的感情。

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中国基金会主任柯伟林(William C. Kirby)博士在11月30日致欢迎辞中,指出目前关注中国5个问题的发展:领导阶层的平衡、地方主义、解放军对国家和地区事务的影响、司法改革和领导阶层权钱交易而产生的腐败现象。




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安守廉(William Alford)教授以“法律到底算不算数”为题回顾了中国司法体制的历史。安守廉是哈佛大学东亚法学研究项目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国家行政学院荣誉教授。

他指出,文革结束后,中国仅有2千多名律师。30多年来,中国在司法体制的建设中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中国有近20万名律师,60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颁发法学学位。然而,中国司法体系还存在大量问题。他还同与会者分享了他观察到的十八大中的一些可喜的变化,包括对王岐山入主中纪委,是否会大刀阔斧的改革充满期待。还有将成为最高法院院长的湖南省委书记周强的法学教育背景有利于司法体系改革,李克强作为总理,在健全法制方面被寄予厚望等。

在12月1日下午的研讨会上,本特利大学政治学教授郑世平分析了十八大常委的构成,指出“七上八下”(67岁可以入常,68岁则退休)的年龄限制在十八大得到体现。郑世平指出中国目前的两人集体领导(胡温、习李)制度相对于毛、邓时代的强人政治是一个进步。除了符合年龄条件之外,有在直辖市工作经验也很重要。

郑世平对与会者表示,他在十八大之前预测的7位常委中,只有一个不对,可见中国领导阶层的交替有很大的可预测性。他还指出,目前中共政治局中只有胡春华、孙政才两人年龄上符合接班人的条件,有望在十九大进入政治局常委,成为中国第六代领导人。而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市委书记孙春兰在2017年的十九大时正好67岁,是入选常委的人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