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鋼琴家隆氏姐妹首次波士頓公演 獻藝喬丹音樂廳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將邀請享譽國際的華裔雙鋼琴家隆信真(Beatrice Long) 與隆愛真 (Christina Long) 於十一月三日星期六晚上八點在紐英崙音樂學院喬登廳(Jordan Hall) 舉行雙鋼琴波士頓首演。一九九七年,隆氏姊妹榮獲美國音樂協會舉辦的全美艾利斯雙鋼琴比賽(1997 Ellis Duo Piano Competition)首獎後,隨即又獲得美國現代作品的最佳演奏獎,樂評以「成功結合音樂意義、精準技巧與高尚透明度的演奏」高度讚揚這兩位來自台灣的姊妹花。獲獎後,各方邀約不斷,每年於全美各地、歐洲、亞洲舉辦音樂會,持續創造許多精采演出紀錄。及知名的國家公共廣播電台與達拉斯WRR古典音樂台的轉播與報導。《華盛頓郵報》更讚賞「隆氏姐妹開創了雙鋼琴演奏的新境界。」最近,隆氏姐妹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在台灣國家音樂廳及埃斯基謝希爾交響樂團在土耳其演出鋼琴協奏曲。他們還到杭州及廣州星海劇院巡迴演出。


隆氏姐妹的演出,包括卡內基獨奏廳、林肯中心愛麗絲特莉廳、達拉斯美術館、菲立普畫廊、華盛頓大使館音樂會系列、查爾斯頓國際鋼琴音樂會系列、布蘭諾交響樂團與拉瑞多交響樂團的系列演奏會、加拿大卡城演奏廳、中國武漢與瀋陽音樂廳等地的表演。此外,隆氏姐妹曾經回台參與國家音樂廳舉辦的「傑出華人系列」受邀舉辦巡迴音樂會。2012年在Dorian Somo Luminous唱片公司發行下,演出一張CD關於美國女性葛希文(Girl Gershwin)Dana Suesse的雙鋼琴協奏曲世界首演。

隆氏姐妹隆信真(姐)以及隆愛真(妹),出生於台灣花蓮一個充滿音樂與藝術氛圍的家庭,各自擁有成功的獨奏事業後,選擇以雙鋼琴的組合挑戰新的演奏領域,完美的演奏默契以及音樂表現讓國際樂壇為之驚豔。 隆氏姊妹演奏技巧嫻熟,樂評家稱讚其彈奏不同樂風曲目時「轉換自如,駕輕就熟,優雅感人」。隆氏姐妹首演曲目之廣從巴洛克到現代音樂皆有。她們曾受邀在在國際作曲家協會演出當代作曲家為隆氏雙重奏所寫曲子。除了在雙鋼琴領域的亮麗表現,隆氏姐妹也各有傑出的獨奏事業。




隆信真曾是克里夫蘭國際鋼琴大賽、卡薩德煦國際鋼琴比賽、青年鍵盤藝術家協會國際比賽的贏家,個人演奏的足跡遍及中美洲、東南亞、法國、比利時、瑞士以及美國各地,令人矚目的表演經驗則包含芝加哥拉維尼亞夏日音樂節、法國楓丹白露音樂節與台灣的總統府音樂會等。另外,她也曾與許多知名樂團合作,如巴爾地摩交響樂團、墨西哥國家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法國茱拉交響樂團、拉瑞多交響樂團、紐約阿姆斯特丹管弦樂團等。她的演奏猶如美國雜誌BBC Magazine、《唱片指南》American Record Guide 所形容的「在許多層面都有令人驚訝的表現」!

隆愛真畢業於北德州大學音樂博士班,並獲得該校「最佳論文獎」及「最佳演奏獎」。她曾是美國東南州立俄克拉荷馬大學的駐校藝術家,並於堪薩斯州泰博學院與麻薩諸塞州西原州立學院擔任副教授多年。近年來,隆愛真與亞裔美國青年管弦樂團於達拉斯邁爾遜音樂廳演出,也與達拉斯室內樂團合作。她曾獲得的大獎包括金斯維爾國際青年演奏家比賽、夏曼交響樂團獨奏比賽的首獎,以及米德蘭奧德賽交響樂團舉辦的全國青年藝術家比賽等。除了致力於獨奏及雙鋼琴的事業發展,隆愛真還活躍於室內樂、現代音樂以及其它領域,也曾在美國與台灣演出。在波蘭,她的演奏被稱為「充滿難得的靈活性與音色、明確的韻律感和創新的想像力」。日前,更為台灣十方書有限公司翻譯Franz Mohr所著的《與鋼琴大師為伍》。

11/3日當晚的曲目為:

• 莫扎特的“魔笛”序曲
• 梅西安的,阿門的德聖徒
• Takeshi Assai: 春雷(2010)
• 阿連斯基:Silhouetten作品23
• 巴赫: C大調雙鋼琴與弦樂協奏曲,BWV1061, C小調雙鋼琴與弦樂協奏曲,BWV1060
(將由小提琴家張萬鈞指導以18位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優秀學生所組成的St. Botolph 弦樂團為其伴奏。)

音樂會門票分為$50 (貴賓保留區、可預先指定座位)及$30(不對號自由入座)兩種 , 學生票$15 (不對號自由座區)。一百張學生免費票(十四歲以上)請上網索取。六歲以下兒童請勿入場 。查詢請洽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譚嘉陵, 電話 781-259-8195或網站購票: www.ChinesePerformingArts.net. 售票處: 喬登廳票房: 617-585-1260 。




媒體評論:

“這確實是一個高層次的雙鋼琴演奏.”– 紐約音樂會評論
“台灣出生的音樂家.他們使每一首曲子能各自表達述說。”–華盛頓郵報
“一流的表演者.音樂和身體的平衡.他們擁有了一切成功所需要的自信技巧和樂感。”¬—艾里遜總統納爾遜,埃利斯雙鋼琴比賽的評委
“隆式雙重奏轉達了音樂上的精神,作曲家的心理狀態,愉快的和令人信服的方向感。”—華盛頓郵報